簡說紅樓||你讀懂了寶釵的無情嗎?

上一篇|換個視角看問題之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自信來自于哪里
古典文學(xué)名著《紅樓夢》中,寶釵抽到了
艷冠群芳的牡丹花簽,上面標(biāo)注著一句詩,“任是無情也動人”。顯然,作者對寶釵這個人物形象定性的關(guān)鍵詞是“無情”和“動人”,“動人”很容易理解,“無情”卻未必人人能讀懂。
一般情況下,讀者往往是比較直白地理解“無情”是冷漠,沒有感情的意思,因為“無情”與“多情”是對立的,蘇軾就曾經(jīng)有句古詩,“多情卻被無情惱”,表達的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如果通讀《紅樓夢》,用心體會寶釵這個人物形象,以及她的待人接物,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顯然不是這個意思,那么寶釵“無情”,如何理解呢?我覺得可以從莊子對“無情”的解釋中找到答案。
《莊子》內(nèi)篇“德充符”第六小節(jié),莊子與惠子交流談?wù)摗盁o情”,莊子對“無情”的解釋,我覺得正是《紅樓夢》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
莊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
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
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nèi)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大意是說惠子與莊子在一起談?wù)摗盁o情”,惠子認(rèn)為如果無情就不能稱其為人了,認(rèn)為只要是人,就不應(yīng)該是無情的,莊子解釋說,自然之道給了人容貌,天然之理給了人形體,是是非非的分別,就是我所說的情。我所說的無情,是指不因好惡愛憎之類的情緒損害自己的本性,要順其自然而不是人為的去增益生命。
從莊子的解釋不難看出,他所倡導(dǎo)的是遺形忘
情、因順自然,認(rèn)為只有這樣才是完美的道德觀,實際上莊子是反對因情傷性,因情傷身的。
《紅樓夢》里涉及儒、釋、道多種傳統(tǒng)文化,如果不了解它們所表達的深意,而是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地去解讀,是難見人物形象真容的。
注:【】中內(nèi)容引自中華書局出版的《莊子》。
于2023.6.5晚
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