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礎知識
(一)佛教的基本教義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有“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
1、四諦
釋迦牟尼用緣起論來觀察人生,得出“四諦”、“八正道”。諦:是真理的意思。四諦指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諦被稱為佛教教義的總綱,又稱為佛學的“四個真理”。
(1)苦諦:是對社會人生以及外部環(huán)境所作的價值判斷。認為世俗世界本性是苦。
(2)集諦:解釋人生充痛苦的原因。
(3)滅諦:指解除痛苦,也就是佛教徒追求的最終歸宿。佛教認為最高的理想境界就是涅槃。
(4)道諦:指超脫“苦”、“集”的世間因果關系而達到出世間之涅槃寂靜的一切理論說教和修習方法。
2、八正道
佛教8種通向涅槃解脫的正確方法或途徑。包括(1)正見:對佛教教義的正確理解;(2)正思:對佛教教義的正確思考;(3)正悟:說話要符合教義,不說一切非佛理之語;(4)正業(yè):從事清凈之身業(yè),按佛教教義采取正確的行動;(5)正命:符合佛教戒律規(guī)定的正當合法的生活;(6)正精進:按照佛教教義努力學習和修行;(7)正念:銘記四諦等佛教真理;(8)正定:集中精力,專心致志修行。
3、十二因緣
佛教指一切事物均處于因果聯(lián)系中,并依一定條件生起變化,以此來解釋世界、社會、人生以及各種精神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根源。
4、三法印
佛教把自己的基本教義歸結為三條,即“諸行無?!?、“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就是說,必須承認世界是無常的,要毀滅的;一切事物和存在都是不實在的,虛幻的;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永遠安靜的境界。
(二)佛教的主要經(jīng)典
佛經(jīng),就是佛教經(jīng)典。指釋迦牟尼的弟子們所傳述的釋迦牟尼在世時的說教,并包括以后佛教徒稱為釋迦牟尼言行的著作。也有把其他佛教著述(包括律、論)都稱為佛經(jīng)的。佛經(jīng)主要有《楞嚴經(jīng)》、《法華經(jīng)》、《華嚴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圓覺經(jīng)》、《金剛經(jīng)》等。
(三)佛教的戒律
佛教的戒律比較嚴格。它把遵守戒律做為一個佛教信徒的基本條件,特別是對僧尼而言尤其如此。
戒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級。佛教的戒律因?qū)ο蟛煌煌?,不出家的男女信徒稱居士,要遵守五戒:(1)不殺生;(2)不偷盜;(3)不邪淫;(4)不妄語;(5)不飲酒。這五條戒律也是佛教最基本戒律。未正式受戒的出家人稱沙彌、沙彌尼,要遵守十戒,除以上五戒外還有(6)不涂飾香鬢;(7)不歌舞觀聽;(8)不臥高廣大床;(9)不非時食;(10)不蓄金銀財寶。
僧人正式受戒稱“具足戒”,又稱“大戒”,意思是所受戒條已經(jīng)完備。具足戒男僧二百五十條,女尼三百四十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