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巨筍鼎湖峰

仙都巨筍鼎湖峰
仙都山本名縉云山,相傳黃帝曾煉丹于此,唐明皇聞此,說:“真乃仙人薈萃之都也”,縉云山就被敕改為仙都山了,與黃山,廬山并列為軒轅黃帝的三大行宮。仙都景區(qū)在浙江縉云縣城東7公里處,自隋代起聞名于世。鼎湖峰是仙都景區(qū)的核心,也是標志,高170米,拔地而起,一柱擎天,直指蒼穹,東靠步虛山,西臨練溪水。峰頂有一個湖,相傳軒轅黃帝在峰頂用鼎煉丹,鼎重,把峰壓成了凹形,丹成,黃帝跨龍升天而去,那凹積水成湖,山峰因此而得名。
練溪水清,不寬,有一條窄窄的石橋橫跨兩岸,稱步仙橋,我們次第過溪,不為尋仙,不為問道,只為一睹人文始祖遺址,觸摸遠古指尖,感受遠古氣息。
地勢漸高,我們拾級而上。仰止亭是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最佳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對有高尚品德淵博學識的高人,“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們在高山下留了個影以自勉。
軒轅殿,號稱“天下第一祠”,原名縉云堂,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和年間,距今1700年,是軒轅黃帝三大行宮之一,江南祭祀朝拜軒轅黃帝的重要場所,與陜西黃帝陵遙相呼應,俗稱“北陵南祠”。每天上午9點,道眾在這里祭拜黃帝,祈福平安。雖然我們起個大早,還是沒趕上,那就向人文始祖虔誠禮拜,祈求天佑中華。
殿里陳列著中國歷代帝王像,他們曾叱咤風云,開疆拓土,為中華民族做出貢獻,當然也不乏昏庸之輩。有句話說的好: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緊趕慢趕,終于到上山纜車處,售票處早已里三層,外三層,真?zhèn)€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們這些遲到的菜鳥只好耐著性子次第排隊,但也有腿力好的朋友耐不住長龍隊,干脆徒步登山。我和金秋買的是上山單程票,準備徒步下山,慢慢欣賞沿途風光。
鼎湖峰至今無路可攀,我們上的是鼎湖峰的后山步虛山,海拔365米,正可以一覽鼎湖峰全貌,真的是登頂望河山,抬腳可登天。雖海拔不高,卻有指點江山的意思。山頂有步虛亭,亭前俯瞰,閱盡人間春色,云霧縹緲處,村樹河流,阡陌縱橫,蕓蕓眾生,各得其所。是天堂?是仙境?都不是,是實實在在的人間,是正在鑄造中國夢的熱土??茨嵌澹恰包S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唐 白居易)”。雖然我們沒看到峰上鼎湖,但堅信其有,有朝一日,會當一飲鼎湖水,無愧軒轅后代人。
徒步下山,路雖不險,卻是峰回路轉(zhuǎn),風光無限。途經(jīng)仙水祠,據(jù)說祠里仙水極靈,那就舀一瓢沾點仙氣靈氣,靈不靈且不說,那泉水果然清澈甘洌。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練溪水邊回望鼎湖峰,岸上的鼎湖峰似偉岸挺拔偉丈夫,水中的鼎湖峰似婀娜多姿美少女,相得益彰。鼎湖峰壁立千仞,我更愿意稱之為天下第一巨筍,筍可食,濟天下蒼生,長成竹,正直剛強,堅韌不屈,高風亮節(jié),無傲氣而有傲骨,無媚世之態(tài),而有浩然之氣,卻又甘作籮籃筐簍,為婦孺所用。這正是黃帝文化的精髓,中華民族精神的內(nèi)涵,值得我們傳承和弘揚。
仙都風景極佳,峰巖奇絕、山水神秀,是極佳攝影基地,難怪多家電影廠到這里拍取外景。
再過步仙橋,再回人間。人間、天堂、仙境,中國夢就是最完美的結合。
步虛山鼎湖峰遠眺
牧歌 甌江晨曲
俯瞰鼎湖峰
鼎湖峰步虛山雄姿
步仙橋
黃帝祠
步虛亭
仙都
天下第一祠
縉云仙都地質(zhì)公園
天下第一巨筍
鼎湖峰雄姿
山水相得益彰
天下第一巨筍
天下第一祠
登天石刻
山下阡陌
仙水祠
臨水鼎湖峰